您现在的位置是:数据库 >>正文
蔷薇灵动实践分享:看三万点云原生环境如何落地微隔离?
数据库66558人已围观
简介随着“云原生”成为新一代云计算技术的内核,业界对其关注点正在迅速从“概念”转向“落地实践”。在诸多云安全技术中,微隔离被视为云原生安全的一项必备“基础能力”。那么,在云原生环境中微隔离技术又该如何落地 ...
随着“云原生”成为新一代云计算技术的蔷内核,业界对其关注点正在迅速从“概念”转向“落地实践” 。薇灵万点微隔在诸多云安全技术中 ,动实微隔离被视为云原生安全的践分境何一项必备“基础能力”。那么 ,云原在云原生环境中微隔离技术又该如何落地呢?生环
下面我们将以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下简称“S行”)的真实案例,独家揭秘云原生环境下实施微隔离的落地离技术实践。
容器平台投产,蔷微隔离需求凸显2018年 ,薇灵万点微隔随着银行业务进入场景金融的动实新阶段,金融服务应用亟需被更为敏捷的践分境何承载和交付。源码下载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云原先行者 ,S行率先开始了对云原生技术的生环探索尝试 ,并于2020年上线了服务全行业务的落地离云原生体系平台。当前 ,蔷S行正通过老业务“应转尽转” 、新应用100%原生化的技术战略,加速云原生技术应用 。
云安全是S行进行云原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针对云原生设计了覆盖基础设施、计算环境、建站模板应用API、开发过程和业务数据等全环节、全要素的安全架构,并力求实现安全能力组件化、服务化 ,使其能够随业务而生,充分融入设计开发和业务操作的过程当中。
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内部进行安全域分隔和网络控制,是银行业的长期通行做法。随着数据中心架构几代演变 ,S行在历史上尝试过多种网络隔离控制方案 ,免费模板例如从最初的域间防火墙方案 、到上云初期的虚拟防火墙方案、再到后来利用SDN技术的服务链编排方案等 。

数据中心隔离与控制方案演进
当然,随着容器平台的投产,上述方案几乎彻底失效 。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容器网络中的IP地址已失去其本身的秩序 ,源码库而基于IP的静态策略自然不再有效。由此开始 ,S行正式踏上了微隔离技术的探索之路 。
首选原生方案,可行性低落地难在技术调研初期,S行对于微隔离的考量指标有两点。首先,自然是安全策略要与IP地址解耦 ,否则策略无法依靠人工运维。第二 ,期望云平台的安全能力能够通过“云原生化运行” ,服务器租用从而便于将安全能力作为组件或服务的形式提供。
于是,原生于K8S的Network Policy方案自然的成为了第一选择。
经过初步的实测验证,尽管Network Policy在操作体验上差强人意,但方案至少满足了两点核心诉求,因此很快进入到规模化的试运行阶段 。而后面的经历,却让S行的高防服务器网络管理人员大跌眼镜,以下引用他们的几句原话。
“初期测试的时候是在几个小规模的模拟环境里,作策略也就无需考虑太多。而到了真实环境中,容器规模瞬间放大了几十倍,连业务开发人员也说不清究竟谁该访问谁,这时微隔离策略要怎么做真就没人能说清了……”,网络人员抱怨的是开源Network Policy未提供诸如连接可视化等任何的策略辅助设计能力 。
“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策略一次配置正确,但Network Policy的策略恰恰是即时生效的,这意味着搞不好就是一次业务中断,而回退或修改策略时又要重新编写yaml文件 ,业务部门是不可能给我们机会一次次试错的……” 。

编写yaml文件下发安全策略
从此刻起 ,S行的网络管理人员才开始意识到,当微隔离的管理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原本“体验”层面的问题就会变成关乎“落地成败”的关键因素。
可行性评估,除了“有用”还要“可用”初探微隔离所“踩的坑”,使S行开始理解东西向访问控制与过去管理防火墙的不同 ,与其说微隔离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还不如说它是一套策略管理体系 ,覆盖策略从设计 、到定义、再到运维的全流程。
因此,S行的网络管理人员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专业的微隔离产品 。相较开源方案,专业微隔离产品的设计更加贴合客户运维管理的实际,提供了诸如连接可视化分析 、策略仿真模式、策略批量生成 、策略审阅发布等完整的策略管理框架。
不得不说 ,市场上有过大规模微隔离交付案例的厂商并不多,所以S行很快就选定了我们进行测试。
测试初期 ,对微隔离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对容器平台的支持、跨平台的统一纳管、虚拟机和容器的同台管理等 ,当然这些基础能力测试均顺利通过 。然而,作为一个将来要部署进银行核心网的产品,还必须要经过几轮严酷的“大考”,S行内部称之为“非功能验证”。
首先 ,产品要在极为严苛、甚至极端的环境中验证可靠性。例如,在大规模策略执行和高连接速率的情况下,验证工作负载的性能衰减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又如 ,在规模上万点的K8S集群中,模拟超过一半的容器同时重启,验证安全策略是否能及时更新并下发 。再如 ,计算中心集群大范围宕机时,工作负载是否可被备份集群接管,安全策略是否能依然有效 。
其次 ,产品还需适应并满足银行内部的种种运维规范。这大概同样是金融用户的习惯做法 。例如 ,针对产品部署安装 、所需的依赖库、所需分配的系统权限 、可能存储于本地的数据文件等 ,均会被提出具体的要求,不满足的则必须进行优化整改。
正如行业内的一句俗话“能服务银行客户 ,就能服务所有客户”。
五步法落地,策略管理紧密契合业务经过长达数月的反复验证和试运行 ,S行最终选定了我们的方案,并以“五步法”为指引正式开始了微隔离系统的实施。
所谓“五步法”,是指定义 、分析、设计、防护和运维5个关键步骤,它既是行业公认的零信任理念落地方法 ,也是我们总结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微隔离实施方案 。

微隔离实施“五步法”
定义阶段,要完成系统的部署和工作负载纳管。首先,为了满足S行超3万点规模的统一管理需求 ,我们在计算中心的部署上进行了充分的性能和可用性保障设计 ,将一个8机计算中心集群拆分部署于同城的两个双活数据中心中 ,并实现了工作负载就近接入、双集群A/A备份的效果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云原生的特性,我们并未选择基于Agent的“轻代理”方式 ,而是采用了基于DaemonSet的“无代理”模式部署 ,通过自动化的守护容器部署,省去了在各节点安装Agent的繁冗 ,也实现了S行力求的“原生化部署运行”。

S行云原生环境微隔离解决方案示意图
分析阶段,要对工作负载进行分组和标签化管理,为安全策略与IP解耦打下基础。很多用户认为“分组打标签”就会引发新的工作量 ,而在云原生环境中 ,容器自身的标签体系是可以被复用的。在S行的实施中,我们便是通过容器Namespace的名称作为分组,并利用app label的键值作为各容器角色标识的 。
设计阶段 ,本质上是要回答安全策略怎么做的问题,所以需要梳理出东西向访问的基线。对于像S行这种管理水平较高的用户 ,业务容器上线时业务开发部门就需要提交应用的访问需求,这些信息可以从CMDB系统中直接获得 。除此之外,在过去云平台中的防火墙、安全组中,可能运行着一些访问控制策略,这些策略经过分析选择,也可以通过工具自动化的导入微隔离系统。当然,对于仍未覆盖的少部分策略 ,我们可以利用连接可视化分析能力,与业务部门逐条确认。
防护阶段 ,安全策略需要下发并执行。微隔离策略的下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效果仿真和试运行,因此专业微隔离系统通常具有多种策略生效模式,例如“仅定义不下发”的建设模式、“仅下发不阻断”的测试模式或“完全执行”的防护模式。S行的业务容器投产前会先后运行于开发 、测试、投产验证和生产环境 ,而微隔离能力是在最初的开发环境便开始生效的,在开发和测试环境策略仅工作于建设模式 ,在投产验证环境策略工作于测试模式,而在真正进入生产环境时,策略已完成了充分的仿真验证并正式切换为防护模式 。
至此 ,微隔离实施的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系统将进入运维阶段 。目前 ,S行正在积极尝试将微隔离系统与ITSM、SOC等外部系统打通 ,实现智能化的策略变更和优化 。
基于以上技术实践,我们给正在进行微隔离规划的用户一些建议:
1.微隔离技术的内涵并非单纯的访问控制,而是通过一整套策略管理体系框架,实现东西向流量的精细管理 ,因此微隔离系统的策略管理能力应被重点考量;
2.云原生环境的工作负载规模指数级放大 ,给微隔离系统带来多重挑战,用户在实施微隔离初期便应充分预见未来的扩容需求 、可用性要求和运维规范的遵从;
3.微隔离通过标签实现策略与IP解耦 ,其使用了更为有效和高效的控制逻辑。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目标,探究与既有运维流程的结合方式,即可使微隔离加速落地 。
附:业界首发:蔷薇灵动发布《云原生环境微隔离解决方案白皮书》(含免费下载链接) ,了解详细信息。,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
(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9eVauFbTnw__F2rzCthfag)
Tags:
转载: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网络,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信息技术视野”。http://www.bziz.cn/news/029b899962.html
相关文章
直击RSAC现场:人工智能工具成为今年最热门话题!
数据库今年在旧金山举行的RSAC大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工具中的潜力引发了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的兴趣。但是人们对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用于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 ...
【数据库】
阅读更多王金蝶(以创新科技赋能,持续引领企业管理潮流)
数据库王金蝶作为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翘楚,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创新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王金蝶的发展历程、产品特点以及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 ...
【数据库】
阅读更多戴尔平板电脑二合一(多功能平板电脑的首选——戴尔二合一)
数据库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平板电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戴尔平板电脑二合一以其高性能和便携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本文将围绕戴尔平板电脑二合一的特点、功能和使用体验等方面进行 ...
【数据库】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担心B2C API遭爬虫攻击?你可能忽略了一个更大的风险
- 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VPN、入侵检测基础
- 朝鲜威胁组织 ScarCruft 利用 KoSpy 恶意软件监控安卓用户
- 起亚汽车曝严重漏洞:仅凭车牌号就可远程控制汽车
- TrafficPeak可观察性解决方案:洞悉云中万物
- 新型 MassJacker 剪贴板恶意软件,捆绑在盗版软件中偷窃加密货币钱包
- 新型越狱攻击可突破 ChatGPT、DeepSeek 等主流AI服务防护
- 2025年最佳MDR(托管检测和响应)解决方案
- LiteSpeed 缓存插件漏洞正对 WordPress 网站构成重大风险
- 黑客利用YouTube 平台传播复杂的恶意软件 云服务器网站建设亿华云香港物理机b2b信息平台源码库企业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