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数据库 >>正文

一个被100亿台设备使用的发明,居然没有赚到一分钱!

数据库3人已围观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一天,Intel芯片组高级架构师阿贾伊·巴特正在家里休息。这时候书房传来了妻子的抱怨:电脑又连不上打印机了,想给女儿打印一点儿东西都打不了。阿贾伊·巴特赶紧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 ...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个被某一天,Intel芯片组高级架构师阿贾伊·巴特正在家里休息 。亿台有赚

这时候书房传来了妻子的设备使用抱怨  :电脑又连不上打印机了,想给女儿打印一点儿东西都打不了 。发到分

阿贾伊·巴特赶紧过来,明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问题搞定 。然没

类似的个被问题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阿贾伊·巴特看着电脑和外设那千奇百怪的亿台有赚连接方式:打印机用并口(Parallel Port) ,鼠标用PS/2 ,设备使用Modem用RS-232,发到分硬盘和扫描仪则用上了SCSI......

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要设计得这么复杂?明居

就不能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模板下载统一计算机江湖吗?然没

这个新接口要即插即用,无需重启,个被能连接多种设备 ,亿台有赚这样人人都会用了。设备使用

没错 ,巴特想发明的新接口就是USB。

艰难起步

回到公司 ,巴特立刻向经理做了汇报 ,顶头上司也立刻毙了他的这个想法:你根本不懂PC架构 ,这个想法不可能成功 !

这的确是非常难的服务器租用事情 ,因为你制定的标准必须考虑到打印机,鼠标,键盘,Modem等各种设备的需求 ,还得协调各个厂商使用你的标准 ,想想都让人头大。

不过,90年代的Intel和当时的微软一起,正处于浪潮之巅,引领着个人计算机发展的云计算方向。

早在1992年  ,Intel就牵头制定了PCI总线 ,统一了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标准,让显卡 、声卡 、网卡等设备即插即用 ,支持自动分配资源(如中断、地址等),大大简化了硬件安装过程。

巴特要做的事情 ,就是统一计算机各个设备对外的接口。源码下载

眼瞅着经理不支持自己,巴特决定  :换个部门!找个支持自己的人 。

不得不说,牛人就是牛人。

新的部门有好几位Intel的技术大佬 ,都做到了Intel Fellow的级别 ,其中一位叫做弗雷德·波拉克的大力支持了巴特,让他放手去做 。

巴特先是源码库在Intel内部找到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在公司内部游说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让大家接受统一接口的想法 。

1994年初,他们成立了USB工作组 ,开始分析需求  ,编写规范。

事实证明 ,这是一件苦差事  ,因为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入产业链调研。

在一年的时间内 ,亿华云巴特团队竟然走访了大约50家公司,涉及各个行业——打印、扫描 、通信 、工业控制、键盘 、鼠标、操纵杆、调制解调器等等 ,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

好消息 :这些公司都对标准化外部接口感兴趣,现在碎片化的接口让很多企业很不爽——制造新设备时要适配多种接口 ,成本高、效率低。

坏消息:现有的接口虽然乱 ,但“可以用” ,“能连上” 。大家没有一种必须马上改的痛感。

也就是说,巴特要解决的是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这需要远见和极强的说服力。

USB团队一边分析市场需求,一边也在评估现有的十几种技术,看看能不能直接拿来用,或者能改造一下的 。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苹果主导开发的IEEE 1394 (FireWire) 。

FireWire的速度非常快 ,可以达到400Mbit/s,但设计复杂,每个设备都必须内置一个功能强大(价格昂贵)的控制器 。

高端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立体声音响系统可以承担 FireWire 芯片的成本,但鼠标、键盘或操纵杆却不行 。

广泛联盟

既然没法利用现有技术,那就从头儿来吧。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巴特的USB团队广泛联系合作伙伴,和微软、DEC 、北电、康柏 、IBM 和 NEC 等公司成立了 USB 的联盟。

选择这些公司是经过精心考量的,因为

- Intel可以提供芯片;

- NEC、IBM、Compaq 可以提供设备和集成;

- Microsoft 参与操作系统级兼容;

- 北电是通信方面的专家

在这个联盟中,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软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和很多做出伟大工作的团队一样(如《一群大学没毕业的人  ,竟然开发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 ,USB核心团队的工作方式也像是一个创业公司。

虽然是Intel的员工,但这帮人根本没有把手头的事情当成一份普通的“上班”任务和绩效考核 ,而是要发明一个改变计算机界的东西 。

他们快速迭代 ,全栈协作 ,Work Life Balance在这个团队不存在 ,晚上11点打电话讨论工作是家常便饭。

团队不仅仅要编写协议 ,还要设计“应用食谱”,教开发者如何实现;建立“互操作测试计划”来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互相兼容;

他们不只是给出一本说明书,还给出了工具包、培训课程和质量验收机制 。

1995年末 ,经过漫长的产品开发,芯片制造 ,驱动支持  ,巴特团队终于推出了USB1.0  。

USB1.0能够与一根纤细的四芯电缆配合使用 ,这根电缆最长可达5米 。

电缆的一端是A型连接器 ,用于连接计算机;另一端是B型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它的速度为每秒 12M bit ,“比 PC 背面通常配备的任何其他设备都要快”  。

但是 ,12 Mbit/s 的速度对于电脑鼠标 、操纵杆 、键盘等配件来说太快了,工程师们不得不改进一下 ,让让 USB 1.0 也能支持 1.5 Mbit/s 的通信速度。

极限演示

作为一个新技术,USB刚问世的时候并没有一炮走红。

1996年,USB控制器开始出货 ,这个时间点有点儿尴尬 ,因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 早已发布 ,被安装到了千家万户的电脑上。

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Windows 95完全无法使用USB  ,而且还无法单独下载USB驱动 ,用户体验极差 。

为了让USB真正“出圈”,1998年,Intel决定放一个大招 ,做一个极限演示。

既然USB规范最多支持127个设备 ,那就在一台PC上真的连接127个设备吧。

通过这个展示“肌肉”的演示 ,Intel想要证明USB不仅“统一接口” ,还很强大、稳定、可扩展 。

演示的最佳机会是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展会 ,这也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展会。

Intel租了一个大展馆 ,在舞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鼠标、键盘、游戏杆 、打印机和扫描仪等USB设备。

他们还特意邀请了美国科学教育电视节目主持人“科学小子”比尔·奈来连接最后一台设备,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

最终的结果是 :一台电脑连接了111个外部USB设备,创造了全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Windows 98发布以后,正式支持USB,从此USB如同洪水决堤,势不可挡 ,走进电脑城,到处都是卖USB设备的 。

有意思的是 ,之前一直旁观的苹果也拥抱了USB。

1998年8月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 ,发布了第一个重磅产品 ,也是挽救苹果的产品 :iMac  。

这个有着透明机壳的漂亮电脑抛弃了软盘接口(引发了不小争议) ,抛弃了串行接口 ,也抛弃了抛弃了旧的苹果桌面总线接口(ADB) ,但是却包含了两个USB端口:

尾声

火爆之后的USB继续发展,相继推出了USB2.0 、3.0、4.0,并且发展出多种端口尺寸,如Type-A,Type-B ,Type-C。

巴特的妻子所面临的问题,现在完全解决了 ,USB设备非常容易使用,插到电脑上就行  ,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更是提供了供电的能力  ,成为各种设备最常用的接口 。

据估计,全球采用USB技术的设备有上百亿 ,尽管创造了如此重大的发明 ,阿贾伊·巴特却一分钱都没赚到,因为专利权归Intel所有 。

Intel选择了向所有人开放 ,免收专利费的办法 ,“如果计算机市场随着USB的发明而快速增长  ,公司将销售更多的产品,这就是最大的利润。”

当然,巴特并不在乎,他最高兴的事情还是自己90年代创造的技术 ,影响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

Tags:

相关文章


滇ICP备2023006006号-40